浅谈抽动症 解封心障碍
每年10月30日是抽动障碍关爱日。近年来,小儿抽动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对此,我院儿童青少年精神科医师刘媛向公众进行该病症的系统科普。
一、什么是抽动症?
抽动症,又名抽动障碍,是儿童或青少年时期的一种较为常见的、复杂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主要表现是不自主的、反复的、突发的、快速的、重复的、无节律性的一个或多个部位肌肉运动抽动和(或)发声抽动。
(一)患病率:5%-20%学龄儿童曾有短暂性抽动障碍的经历,慢性抽动障碍在儿童少年期的患病率为1%-2%,抽动秽语综合征患病率为0.05%-3%。国内报道8-12岁人群中抽动障碍患病率2.42%。好发年龄 5-10 岁,男孩多于女孩,比例(2-4):1。
(二)病因:A、遗传因素;B、神经生化学因素,多巴胺活动过多;C、心理因素;D、链球菌感染;E、心理创伤。
(三)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明显的不自主,快速的、突发性的肌肉抽动。一般先从面部开始,如眨眼、撅嘴、点头、耸鼻子等表现,然后逐新发展到颈部、肩部、肢体和躯干,可以出现投掷样动作、踢腿、腹肌收缩等动作。另外,还有发声性的抽动,如清嗓子、吼叫、恐叫等,或者莫名说一些污言秽语等。
二、如何识别抽动症和多动症?
多动症:主要表现为明显的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学习困难等症状。家长需要注意,两种疾病虽然是不同的疾病,但是个别的孩子可能会出现同时患两种疾病的情况。
三、如何对抽动症进行分级?
根据耶律抽动量表进行评估,分为轻度、中度、重度:
(一)轻度:<25分,孩子抽动比较轻微,没有影响学习以及生活;
(二)中度:25-50分,孩子抽动较为严重;
(三)重度:>50分,抽动严重,已经影响了患儿的生活以及学习,需要积极的治疗以及干预。
四、抽动症该如何治疗?
抽动症状会因焦虑、兴奋等情绪而加重,放松时则会减轻。很多家长会认为是小儿的不良习惯问题,容易受到家长的责骂。还有一部分认为小儿抽动症在小儿长大以后自然就痊愈了,所以也没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延误了治疗时机。
治疗的方法:西药治疗、中药治疗以及针灸治疗。由于患儿的情况不同,应该根据症状表现,选择适合的疗法。治疗的同时,还要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家长最好与孩子一同配合医生进行正规的治疗。
儿童抽动症是一种相对来说危害性较大的疾病,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及心理行为健康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孩子一旦有抽动症的倾向,家长就应该及时带孩子到专业医院进行相关检查。
从评估、诊断到治疗,榆林市第五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科的专业团队愿为您孩子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供稿:刘一媛
编辑:李俞蓉
审核:崔一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