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历史廉政人物故事】安子文:信念坚定心向党(一)
安子文(1909年—1980年),陕西省子洲县双湖峪镇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共中央组织部原部长。

安子文。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这样一位党员,他十五岁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十八岁转党,在五十五年的革命生涯中,五次被捕入狱,有二十一年身陷囹圄,但从未改变对党的信念。1945年至1966年,在中共中央组织部先后担任副部长和部长共二十一年,是名副其实的组织活动家。1956年,他在党的八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他就是从子洲县双湖峪安家大院走出去的革命家安子文。
1909年9月25日,安子文出生于双湖峪镇双湖峪村后街,原名志翰,字浩然。父亲安庆云,字武甫,是清末廪生,民国初年,曾任陕西省议员,为人正派,常常为方圆几十里的老百姓排忧解难,是一个颇有名望的乡绅。
他童年时,家有耕地百垧,还经营着一间杂货铺。他十二岁时父亲病故,家业无人经营,杂货铺很快倒闭,耕地逐年变卖,到后来几乎全靠借贷度日。他小时候是由一个姓王的贫农大妈抚养的,七岁入私塾,次年转入绥德县城初级小学就读。1922年春,和二弟安志铭一起到米脂城,借住外祖母家,在米脂县立高等小学读书。一年后考入新成立的省立第四师范(绥德师范)。在校期间,受校长李子洲和教员杨明轩等共产党员的直接影响,参加了陕西共产党的外围组织“共进社”,还结识了刘志丹。
1924年他离开家乡到北京求学,其间参加了革命。
1925年“五卅”运动中,他受共产党员王敬臣指派上街散发传单和张贴标语,被校方勒令退学。后经蔡振德、王懋廷介绍,于6月7日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又加入改组后的国民党。后考入京兆高级中学,一面读书,一面积极从事革命活动。1926年3月18日,他参加了李大钊等人领导的抗议日本帝国主义军舰在大沽口炮轰国民军的“三·一八”游行示威,被北洋军阀政府卫队开枪打伤,并被校方开除,后到共青团北京地委从事交通联络工作。
1926年9月,奉系军阀张作霖派军警查封了“共进社”机关,安子文被抓,10月被取保释放,组织上为防意外,决定让他离京。1927年1月他到达西安,先在民国日报社临时担任发行工作,后被中共陕西省委派至冯玉祥部队第三路军第十九师(师长吉鸿昌系进步人士)任政治处副处长。他经常向师长吉鸿昌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并参加东征河南作战;6月武汉北伐军和冯玉祥部队在郑州会师后,冯玉祥公开同蒋介石、汪精卫合流反共,大革命失败。冯玉祥提出要“礼送共产党出境”。一天深夜,吉鸿昌获悉抓捕安子文消息后,急忙给安送信并赠银洋200元路费,劝其速离。安子文离开第三路军后未能走脱,被抓回送入冯玉祥在开封专为共产党人办的“训练班”。因吉鸿昌说情,他被放出“训练班”,复留第三路军政治部工作。此时中共在第三路军中的政治工作人员大都被“礼送出境”,中共党组织委托宣侠父担任第三路军内中共领导工作。不久,他又被冯玉祥的军法处逮捕关押,获释后离开冯玉祥部队。
1927年12月,安子文赴开封向中共河南省委汇报了他在冯玉祥部队中的工作情况,河南省委正式决定他由团转党,并分配他担任省委交通科长。1928年3月,中共开封市委因叛徒告密遭破坏,市委许多领导人被捕,安子文因住市委机关附近而被株连逮捕。他们先由国民党河南省政府审讯,后该案移交河南省高等法院,他们被投入开封第一监狱。因安子文是作为嫌疑犯被逮,加之在狱中使了假名及假口供,且到开封工作时间不长,很多人(包括叛徒)都不认识他,故只获判11个月徒刑,在狱中也相对自由。
安子文在狱中利用有利条件照料重伤的省委领导人,并主动担负“交通”任务。狱中一些共产党员创办《狱灯》《镣声》两种手写的小纸头“刊物”,经其巧妙传递,得以在各监号共产党员中秘密传阅。不久,该监狱因犯人急剧增加,另又开辟一个分院,安子文被转押分院。后因狱外中共党组织营救,及蒋冯大战中韩复榘倒戈后形势变化,安子文及其他一些同志均获释放。
出狱后,安子文于1929年秋天被中共党组织派往上海担任党中央交通(员),往返于上海和武汉、宜昌、沙市之间,传递文件、指示及重要通知,护送重要干部到新的工作岗位。他曾于1930年春护送任弼时夫妇到汉口;1930年4月护送周逸群、段德昌等从洪湖苏区回上海党中央机关,还亲自去洪湖苏区送过阻截敌军火的情报。